自媒体运营冷知识——用户画像不是"假想敌",而是"提款机"

原创 易撰 2025-04-22 16:20:22 817人阅读 易撰网

很多新手做自媒体时总爱问:"用户画像到底该怎么做?"有人搬出年龄/性别/地域的三板斧,有人直接套用平台用户画像,结果内容发了不少,数据却像心电图一样平稳。今天聊点实在的:用户画像不是用来贴标签的"假想敌",而是帮你精准变现的"提款机"。


误区一:把用户画像当填空题
"我们的用户是25-35岁一线城市女性"——这种描述就像说"我要找穿衣服的活人"。真正有效的用户画像要具体到"场景 需求 触点"。比如做职场干货号,不能只说"上班族",得拆解成:

  • 场景:通勤地铁上看手机/午休时刷短视频/深夜失眠刷文字
  • 需求:不是泛泛的"想升职",而是"如何在开会时更有说服力"/"怎么拒绝同事甩锅"
  • 触点:他们在刷短视频时会被案例故事吸引,看图文时更爱方法论清单

实操技巧:用"购物车反推法"
打开你后台的电商/广告数据,看看哪些产品转化率最高。假设你发现推荐"便携咖啡机"的数据特别好,顺着这个线索深挖:

  1. 这类用户可能经常出差(场景)
  2. 需要提神但酒店咖啡难喝(痛点)
  3. 愿意接受200元左右的轻奢单品(消费力)
    接下来内容方向就清晰了:做"出差好物红黑榜"系列,重点测评便携电器,结尾自然带出咖啡机的优惠链接。

进阶玩法:建立"用户情绪银行"
把用户互动数据按情绪分类:

  • 愤怒类:吐槽甲方/加班/催婚
  • 焦虑类:职场瓶颈/身材管理/知识付费选择困难
  • 炫耀类:晒offer/旅行照/新买数码产品
    定期统计哪种情绪内容互动率最高,比如发现你的用户最爱看"手撕奇葩同事"的故事,那就策划"职场反PUA"专题,用真实案例 法律条文 怼人话术三件套,结尾引导下载"职场沟通话术"电子书。

记住:用户画像不是静态档案,而是动态地图。每周花2小时翻评论区,把高频词汇做成词云图,你会发现自己比用户更懂自己。

相关功能

;